辜渝傧

13037102709

027-87870986

新闻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解决方案 > 计算机基础实训解决方案 >

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室解决方案

发布者:    布时间:2020-09-10 14:17:41    点击量:


第一章 专业介绍 

       物联网应用技术是物联网在大学专科(高职)层次的唯一专业,属于计算机(网络管理)类,升本专业为物联网工程。属于计算机大类之下的(网络管理)类。
       本专业培养掌握射频、嵌入式、传感器、无线传输、信息处理、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,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、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,具有从事WSN、RFID系统、局域网、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、施工、安装、调试、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,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。专业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,Java程序设计,TCP/IP网络协议,RFID技术,计算机原理,程序设计原理等。

第二章 主干课程

       物联网概论、物联网硬件基础、无线传感网应用技术、RFID 应用技术、M2M 应用技术、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、Android 移动开发等。 

第三章 培养目标

       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,掌握 RFID、无线传感网、嵌入式开发、传感器等基础知识,具备物联网系统集成、安装调试、软件编程和测试等能力,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、安装调试、维护和相关软件开发、测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 

第四章 发展历史

1990年,施乐公司推出的网络可乐贩售机——Networked Coke Machine,是物联网最早的实践。
1991年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的Kevin Ash-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。
1995年,比尔·盖茨在《未来之路》中,提及“物互联”这一概念。
1999年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建立了“自动识别中心(Auto-ID)”,提出“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”,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。
2003年,美国《技术评论》提出传感网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。
2004年,日本总务省(MIC)提出u-Japan计划,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、物与物、人与物之间的连接,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、随地、任何物体、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。
2005年,国际电信联盟(ITU)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(WSIS)上提出“物联网IoT”的概念,并发布《ITU互联网报告2005:物联网》。
2006年,韩国确立了u-Korea计划,该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(ubiquitous society),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(如IPv6、BcN、USN)和各种新型应用(如DMB、Telematics、RFID),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
2009年
欧盟委员会发表《物联网:欧洲行动计划》,系统提出发展物联网的规划和行动蓝图。
*********总理视察无锡,提出“感知中国”计划,拉开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帷幕。
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出台了《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》,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,提出到2012年实现“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,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”的目标。
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,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“圆桌会议”,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,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“智慧地球”这一概念,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。同年,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。
IBM论坛上,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“智慧的地球”的最新策略。此概念一经提出,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,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,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。
2010年,吴邦国参观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,表示要培育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,确保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2011年,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《物联网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。该《规划》分现状及形势,指导思想、发展原则、发展目标,主要任务,重点工程,保障措施5部分。 [2]

第五章 概念解析

基本概念
       物联网是指射频识别(RFID)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,通过物联网域名,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,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,以实现智能化识别、定位、跟踪、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。
基本特征
一、全面感知
       通过射频识别、传感器、二维码、GPS卫星定位等相对成熟技术感知、采集、测量物体信息;
二、可靠传输
       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、短距无线网络、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网络实现物体信息的分发和共享;
三、智能处理
       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,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新的服务模式,实现决策和控制智能。
网际联系
       WSN分层拓扑结构
       WSN分层拓扑结构
一、无线传感器网络(Wireless Sensor Networks,WSN)
       无线传感器(WSN)网络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,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。WSN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,因此网络设置灵活,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,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。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。
二、泛在网络(Ubiquitous Networking)
       泛在网络来源于拉丁语Ubiquitous,从字面上看就是广泛存在的,无所不在的网络。也就是人置身于无所不在的网络之中,实现人在任何时间、地点,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,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,利用现有网络技术和新的网络技术,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泛在的,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。
三、区别与联系
       泛在网、物联网和传感网是依次包容的关系。
传感器网络专注于物与物之间的末端联系,它专注于物理世界信息的感知和采集,专注于网络的分发和汇聚效率;专注于低速高效,低功低耗。
       物联网是面向物与物和人与物的网络,它包含多种感知单元(传感器、RFID等等),同时支持一种或几种网络通信方式,为现实世界提供服务和应用。
泛在网涵盖并高于物联网,讲求多网络和多技术融合,探索通信和服务的无缝连接,探索人与人之间新的通信和服务方式。 
工业联系
M2M互联
M2M互联
一、机对机通信(Machine-to-Machine,M2M)
       机对机通信(M2M)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,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(Machine to Machine)的对话。但从广义上M2M可代表机器对机器(Machine to Machine)人对机器(Man to Machine)、机器对人(Machine to Man)、移动网络对机器(Mobile to Machine)之间的连接与通信,它涵盖了所有实现在人、机器、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。
二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(Cyber Physical Systems,CPS)
      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(CPS)是一个综合计算、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,通过3C(Computing、Communication、Control)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,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、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。CPS实现计算、通信与物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,可使系统更加可靠、高效、实时协同,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。
三、区别与联系
       M2M和CPS可以被认为是工业界对物联网的理解、表达和展望。
       M2M偏重实际应用,强调机器之间的通信并因此实现智能动作和智能联动,是典型的车间派。
       CPS偏重系统化,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由上至下解决问题并有理论支撑,是典型的高工派。
       从工业角度来讲,CPS就是物联网。 



上一篇: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室解决方案

下一篇: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解决方案